改革开放四十年,对于人类历史长河,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甚至对于人的一生,都可谓是白驹过隙,匆匆一瞥。然而,祖国在这刚刚过去的四十年却给世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即便作为新世纪的“00”后的我,通过家人的讲述和亲历,也能感受到改革开放为家乡带来的“沧桑巨变”。假期里,我缠着爸爸给我讲述了他所经历的“改革开放四十年”。
我的爸爸是一个农村出来的“70后”,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他刚记事,是祖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亲历者。他所经历的身边的人和事,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社会和国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巨变在经济、政治、文化、精神层面都有深刻的体现。但其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家乡的变化。
一、种地不交税——惠农强农富农政策让家乡旧貌换新颜
1978年改革开放时,爸爸刚懵懂记事。他告诉我,当时的农村还是完全的生产队挣工分模式,那时的主食是地瓜干和玉米饼子(老家有句顽童俗语:地瓜干、饼子,不吃就停着)。小时候的爸爸和姑姑以能吃饱不饿肚子为基本生存目标,孩子们总期盼着过年过节吃顿饺子吃顿面食,而那时的他们努力读书跳出农门获得非农业户口就是最大梦想和追求。亲历了农村从联产承包到农民完全“单干”再到我国全面取消农业税,“三农”惠民政策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种田交赋税历史,也开启了数亿农民减负增收的大幕。中国的农民现在拿着补贴种粮,财政“一卡通”补贴直接到账,这不光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放眼世界史这也是个奇迹。现在的农村真应了毛主席的那句词“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爸爸是金融从业者,对经济金融的发展变化有深刻的切身体会。金融支持新型农业合作社和绿色生态创新农业,这些都让村民们深切体会到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优越性。以我们老家为例,在富农强农政策支持下,现在的村民管理苹果年收入在3-4万元的是收成差的,有些眼界开阔的人家成立互助合作社,通过支农贷款的支持,用现代化方式经营土地,这些人家年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现在的老百姓只要肯动脑、出力,收获都是自己的。农村、农民正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奔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政府搞的“村村通”工程,让老家每个村之间都通上了柏油公路,以前下雨就泥泞无法行走的大街也被重新修整硬化了,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政府统一装配的垃圾箱及定时清收生活垃圾,让以前脏乱差村貌变的干净整洁,村民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观;现在村里的年轻人家里,彩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太阳能等家用电器跟城里一样样样俱全,大多家庭安装了电脑,通上了互联网;居家也由以前清一色的水泥地和白灰墙开始了跟城里一样的全方位装修,过年回到伯伯哥家里一看,人家装修的不比我们在城里的差;交通工具也由以前的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电动车,家庭轿车也正在普及之中。村里人闲暇时组织了锣鼓队和舞蹈队,农闲和晚饭后大家跳上一曲欢快的广场舞,既锻炼身体又自娱自乐!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的满是对新生活满足、幸福的笑容。到处是一片富足向上的气氛,“多予少取放活”到“强农惠农富农”的三农政策,真正给农村带来了巨大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每当这时,爸爸总是满怀感慨。
二、上学不收费——九年义务教育让寒门学子有机会读书成才
说起学习教育,爸爸说是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即所谓的九年义务教育)是其经历的影响最大的事。让所有适龄儿童、学生免除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这一制度以法律形式的确立,让农村的许多寒门学子看到了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希望。

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实施之前,老家有一些家境困难的孩子因为付不起学习费用而辍学。没有经济支持,即使再好学再努力,寒门也难出贵子。如今,九年义务教育通过不断修改和完善,已在全国普及。而“两免一补”--“免教科书费、免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是国家从2006年开始全面推开的一项惠及农村贫困家庭的义务教育政策,这为大量农村贫困生解除了上学经济负担,让贫困孩子能够安心读书。2017年以来,“两免一补”政策已在全国城乡贫困家庭普及,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生都能享受到这一教育改革的红利,我的同学中很多是农村地区高考优惠政策的受益者,寒门也能出贵子不是遥不可及的梦。
三、看病不太贵——新农合的快速普及解决了老百姓看病贵的难题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主题。最近几年,中央财政对民生的投入力度前所未有,一笔笔“真金白银”让人感受到沉甸甸的“民生分量”,家乡的百姓也因此得到了实惠。最让老家人感到欣慰的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老百姓解决了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始于2002年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完善,农民人均补助标准和报销比例不断增加,现在的新农合已经普及到各村,农民只要每年交上统筹医疗基金,就可享受到住院费用的按比例报销补助,而且,补助和报销比例在一直在稳步提高。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困扰农民的难题,新农合终于让老百姓在看病医疗方面有了盼头。新农合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让老百姓已经可以像城里人一样的享受医疗保险带来的保障,而这也是党和国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在关注农民民生问题上的重要体现。老家的大爷爷在前年真正体会到这一政策带来的好处,老人家因病住院担心花费大量医疗费,但当通过新农合报销完后,听说自己仅承担千元左右医疗费后,爷爷的担心打消了,禁不住夸赞起新农合的惠民政策好。

四、养老不靠儿——新农保的稳步推行为老百姓提供了养老保障,解决了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
2009年,新农保试点启动,农民在60岁后首次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保障。现在老家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可领取100元的基础养老金。每逢我们回老家,亲朋们总会对党的政策赞不绝口,说:“我们是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候了,现在的农村人享福啊,种地不交费,看病给报销,还给发养老钱,历朝历代农民都没有的,这都是党的政策好啊”。经常听到人们在赞誉党的三农惠民好政策,那种发自内心的认可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比以前确实有了质的飞跃,也切实感受到了党的政策带来的生活幸福感,如今的老百姓真是过的顺心如意了!
这都是爸爸给我讲述的“故事”,但很多也是我亲身经历的实实在在的变化,看到和想到这些,不得不由衷地感叹改革开放四十年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沧桑巨变。展望十九大后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我们的国家会更加富强、人民会更加富裕、社会会更加进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作为年轻的新一代人,美好的生活激励着我们更加努力的奋斗!

作 者: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林学院 牟虹霖
指导老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黄轩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