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2 131
青马风采
首页 > 青马风采 > 2017-2018社会实践
“寻找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讲述红色故事” ——寒假社会实践心得
湖南文理学院 法学院 王吉方    点击数:915

年寒假,我们一行九人开展了为期七天的主题学习实践活动。我们自湖南常德出发,追随革命先烈王尔琢的脚步,重新踏上红色革命圣地,寻访郴州宜章、汝城,赣州思顺,瑞金,于都,井冈山等地,与先烈对话,找寻当代青年的意义。以下是我在7天时间里写的部分日记:

2018年1月22日,晴,郴州。

今早三点未到就从床上匆忙爬起,1月份的常德,天气渐渐冷了起来,我小心翼翼的穿好衣服,担心惊醒了尚未踏上归程的室友。洗漱后下楼与队友汇合,整装待发,一齐去火车站,小车穿行在常德平坦开阔大道上,车辆很少,难寻一人。蓦地想起木心《从前慢》中的那句──“今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

常德至郴州的火车,途经益阳,长沙,株洲,衡阳,一个在湖南的西北,一个在湖南的东南,自北往南,逶迤直下,几乎跨过了一个湖南省。清早五点多的火车,历时约八个小时的车程,原本漆黑的天空也渐渐明亮了起来,地形起起伏伏,眼前一片郁郁葱葱,枝繁叶茂,远处有高山,极目远望,视之虽近,邈若山河。

郴州火车站下车后,转公交至天龙客运站,找到宾馆后,放下行李物品,稍作休整。休息停当片刻后,奔向湘南起义纪念馆和郴州市烈士公园。

园内纪念塔塔高耸,一条殉难者的纪念长廊静悄悄的掩藏林中深处,树木渐渐枯黄,满地的落叶,不时飞过的几只鸟也没有过多的停留。一眼望去,殉难者的名字和出生日期与死亡日期密密麻麻的雕刻在石碑上,我毕恭毕敬的轻声念着他们的名字,默算着他们殉难时的年纪,叶沈云,24岁,黄家兴,26岁,曹克人,30岁,陈友才,23岁……或雅或俗的字眼后,都饱含父母热望的刻痕,他们的父母用自己所知的一两个最美丽最醇厚的字眼——为自己的孩子取名,可他们的孩子却在年富力强,如花似玉的年纪里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哪里还有什么话说?鲁迅先生讲,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我们于冬日的这次来访,“就将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也能使人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和蔼的旧影和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的热情。

0

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前行者不屈的奋勇前行,终致留下一片淡红的血色,也能使后世明白前驱者的艰难和今时的可贵,他们终会更为奋然的前行。

1月23日,晴,宜章。

湘南起义纪念馆,宜章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中夏公园。烈日当空,一行九人在寒冷的冬日里寻访湘南起义纪念馆,宜章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中夏公园。遗憾的是湘南起义纪念馆周一闭馆,在门口拍了几张照片后就来到不远处的宜章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旧址整体坐北朝南,成“U”字型,屋舍俨然,绿阴如盖,饱经沧桑却不陈旧,红军战士营房与指挥员住处相邻,床铺、被子整齐有序的放置着,辎重室就在对面的那一排房屋里,秩序井然。中夏公园要穿过宜章的这一条老街,街道古朴厚重,蜿蜒曲折,大块的石头在一旁安然的躺着。邓中夏铜像巍然屹立在纪念广场中央,国家主席江泽民亲自为“邓中夏同志”铜像题字,广场开阔,四周皆被树木所环绕,台阶两边也栽满了松柏,亭台掩映,林木依旧繁茂。

1


1月24日,晴,汝城。

汝城沙洲村“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汝城会议旧址,湘南起义策源地纪念馆。汝城沙洲,前往沙洲的路正在拓宽,原本的黄土村道也铺上了水泥,主人翁“徐解秀”所在的沙洲村住房也正在进行着保护性改造,狭窄的村路也拓宽了许多,“故事的力量”在人的面前就这样直观的展现了出来。来到汝城会议旧址,湘南起义策源地纪念馆,湘南起义的策划、发源开始之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十月份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精彩的故事是一个国家形象的生动描写,是一个民族软实力的象征。“半床棉被”的故事不仅展现了红军长征期间军民血脉相通的鱼水深情,更展现了党的“共有”大同思想。

讲好中国故事(以“半床棉被”为例),要以“爱与奉献”为血脉、以人与人之间交往为骨架,这样的故事更能打动人心,“爱与奉献”具有普适性,容易产生共鸣,更能打动人,感染人。讲好这个故事,不仅可以展现党的优良传统,优良作风,更能让大家明白了解党,那一句“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胜过一万句空洞苍白的口号,直击人心灵深处那个柔弱的地方,让人在感性上更容易相信党。

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发展当地经济,“半床棉被”发生地汝城沙洲村,汝城县为全国贫困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习近平总书记的“宣传”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故事主人翁“徐解秀”所在的沙洲村住房进行保护性改造,原本的黄土村道也铺上了水泥,狭窄的路也拓宽了许多,整个地方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必将旧貌换新颜。

讲好中国故事,关键是故事必须契合中国主题。一方面我们要以多种方式、多重渠道来塑造正面国家形象,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的现代国家形象,展示充满自信大度的中华民族形象,展示有着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同时又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中华文明形象。另一方面,就是要深刻把握国家软实力和国家利益间的紧密关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体系,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软实力的真正力量,说到底在于其对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召力。此外,讲好中国故事,更重要的既要“下里巴人”,也要“阳春白雪”,讲好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故事,接地气的故事,人民群众才更容易理解,易于更接受,也就能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示范效应。也正是如此,我们更要讲好大众故事,群众故事。

今天的中国,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蕴藏了许许多多精彩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同样需要精彩的讲述。讲好变革时代的中国故事,最难得的是用心。《湄公河行动》的大热,《战狼2》的崛起,《红海行动》的全民追捧一次次的告诫我们,“打动人的好故事,不是高大上的生硬呈现,而是接地气、有温度的灵性之作;不是粗制滥造、炒作概念的残次品,而是精益求精、追求品质的良心之作;不是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摆设,而是融通中外、沟通世界的创新之作。”在浮躁、功利风气依然严重的当下,用心的去讲好中国故事,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1月25日,阵雨,思顺。

王尔琢烈士陵园。崇义思顺,王尔琢牺牲的地方。一行人辗转乘车一个多小时来到思顺乡王尔琢烈士陵园,刚到虎形岭下,就远远望见傲然挺立的松柏,和同样高高伫立石碑,这时天上飘起了雨,淅淅沥沥,我们在雨中肃穆而立,在向烈士三鞠躬后,雨便停了,石碑和墓后墙上所雕刻的的字迹也越发清晰,道路两旁遍植的翠柏和陵园不远处山上的树木也变得更加翠绿了。

1月26日,晴,瑞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旧址、瑞金革命烈士纪念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红色摇篮,江西瑞金,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地,也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发源地和初步的形成地,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八一”建军节的诞生地。参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旧址、革命烈士纪念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和红军长征出发地—于都,无时无刻不感受到革命先烈们的不容易,他们饱经沧桑、历经磨练,在历史的车轮下留下他们浓墨重彩的一笔。

1月27-28日,晴,井冈山。

来到井冈山,我们一次参观了中国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象山庵,八角楼,龙江书院,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地。我们乘车来到了位于茅坪村的八角楼,虽然路途有点远,但丝毫没有减少大家的热情,反而在心中增添了一份期盼。通过走访与观看,我们身临其境地了解了那段峥嵘的红色岁月,见证了毛泽东同志撰写《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的诞生;聆听了湘赣边界党的一大毛泽东同志的演说回答“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的疑问。在自由参观毛主席曾经的居所的同时,切身感悟“八角楼的灯光照四方,井冈山精神永放光芒”对新时代的意义。井冈山是这次主题实践活动的最后一站,革命博物馆又是我们参观的最后一个地方。我们一行人有序进入馆内,细致参观博物馆内的馆藏文物,认真听取他对井冈山革命斗争史的讲解。依次参观了博物馆内的五个基本陈列展室,主要包括序厅、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恢复、坚持井冈山的斗争和弘扬井冈山精神等陈列内容。我们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翔实的历史资料了解到那段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历史。

2


总的来说,我们这7天的活动排得比较满,行程比较紧,我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在本次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一、穿越九十载,跨过千万里——行

其实原本在七月份,我们就曾来到革命先烈王尔琢的故乡——石门县,探寻了他的故居。故居掩藏在林中深处,早已破败不堪,只剩下残墙,石碾,水井,就连原先盖房的瓦片也都杂乱的湮没于荒草。这里,是我们开始追随先烈脚步的地方。

1月22日至1月28日,八天时间,192个小时,20余万步,100多公里,1420张相片,短暂而又充实的主题学习实践活动就这样结束了。最初设想参与这次活动时,会与每一次的外出旅行一样,多多少少的有一些愉悦和期待,期待着远方陌生地方的优美景致能够给我带来些惊喜,能够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些色彩。后来随着旅途的开始与深入,发现最开始的心态必须得做出调整,这也是重新审视自我、发现自我、提升自我的一个必要的途径。

这些天,我们走访了宜章,汝城,思顺,瑞金,于都,井冈山等地,白天的我们穿梭在小路与街道上,边走边看,边走边想,风携着尘土扑面而来,暮色沉沉之际,我们或乘公交,或坐火车,或搭动车返回宾馆,结束一天的行程。回到酒店洗漱完有无数个想要“死躺”的念头,一大堆的文字也在脑中晃荡作斗争,但看到大家都在苦思冥想的写日志,只能被感染继续咬咬牙写,整理完才发现已到了第二天。那一天辗转三个城市,身体疲惫不堪,睡前还经历了一次头脑风暴,但就是这样的生活啊,因为彼此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一个动作,坚持了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五四”青年节之际曾这样说到,“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只是我们无论是身体还是思想都未免单薄,不知道肩负什么责任?怎样肩负责任?这次行走就给我们提供了思考。

王尔琢牺牲时年仅25岁,邓中夏就义时未满39岁,王佐、袁文才被杀害时均只有32岁,方志敏就义时时年36岁……是什么让他们在那样“沧海横流、晦暗不明”的时代肩挑重担,敢叫日月换新天?是责任!他们青年时就曾立志,年少如王尔琢,早期于工业专科学校求学问道,实业救国,后来继而转向军事,毅然报考黄埔军校,投身革命;“朱范谈判合作”另一方的范石生也是如此,少年学医,悬壶济世,救万民于水火,青年投笔从戎,驰骋沙场,戎马一生……历史是万里长河奔腾而过,当年的革命先烈们则是在激流中乘风破浪的巨石,这些看似平凡的名字却有着相似的过往,“时代仿佛在召唤着他们,他们也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向前”,他们也曾迷茫过,挣扎过,到后来跌跌撞撞地摸索着为后来人冲出一条生路,为主义而牺牲!

这一路,我们探寻了王尔琢陨身之地的思顺乡,走访了“半床被子”故事发生地沙洲村,参观了灯光微弱的八角楼,瞻仰了作为星星之火最初的燎原地……这一路的行走或有艰辛与饥饿,但更多的是感悟的增多,困惑的的累积。我们在思考王尔琢的一生,在思考“赣南三整”的意义,在思考“朱范合作”的意义,在思考革命人初心,只是思考得越多,困惑也就多了起来!

或许这也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青年处于人生积累阶段,需要像海绵汲水一样汲取知识”,“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困惑在所难免,如何面对困惑才是当务之急。青年责任就是在这些困惑的思考中不断清晰的,只有多对困惑进行思考总结,解决困惑,才能真正确立责任与使命。

所谓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就是我们要走很远很远的路,思考很多很多的问题,让灵魂与身体相伴而行,在国家,在民族,在政党,在个人的层面上审视时代与个人,才能真正明了青年职责与时代担当,并真正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

3

二、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

去湘南起义纪念园,郴州市烈士陵园,去看那些密密麻麻雕刻着的名字,那些死难者的年轻的生命,他们仿佛都鼓足了劲在喊,卯足了力气在向前冲,那些上面镌刻的名字也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名字,而是一个个奋勇向前冲锋的战士,他们身后的冲锋号一浪高过一浪,他们口中呼喊的声音一阵强过一阵,他们倒下了,身体成了路,成为后来者前行的垫脚石。他们就是这样的无私,牺牲自己,奉献他人。

去中夏广场,你原想像邓中夏那样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党派的青年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可是他是那样的态度温和,你想着他在世时眼里的光,讲课时的洪亮声音,谈笑风生,旁征博引,讲到使人气愤时,他的牙齿便咬住下唇,握拳怒视。你会相信这么年轻的生命是“省港大罢工”的领导和组织者,你会相信他在就义前高呼“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去汝城沙洲村“半条被子”故事的发生地,想着那3个红军姑娘说服不了徐解秀拿那一整条被子时的焦急与急迫,想着其中一个红军姑娘从背包中摸出一把剪刀,把一条被子剪成了两半,并把其中一般交给徐解秀时的殷切期盼与祝福,想想后来徐解秀的那句“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那句话所表达的深情。

去王尔琢烈士陵园,去了解王尔琢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你就会了解那个时代的青年肩负的责任和他们不得不面对的时代问题,早期于工业专科学校求学问道,试图实业救国,后来知晓国家在军事上的薄弱,继而转向军事,毅然报考黄埔军校,投身于革命,“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去做什么”,正是他们那个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青年要造就时代,青年要把握时代,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奋勇向前!

去瑞金,去井冈山,你去了解瑞金红色政权建立时的艰难,井冈山斗争时的困苦,你去一步步的走过革命纪念馆,了解那一段斗争时光,你去数烈士名录上雕刻的名字,一个个的回望,一笔一划的沉思,你去看八角楼上的灯光,是那样的微弱,毛主席在那样的环境下写出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你去读对一代伟人的这些著作,他对湘赣边界作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真正了解江西大地的风土人情,才能在很多人都迷茫之际,作出引兵井冈、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决策。你去黄洋界走一走,极目远眺,群山如黛,莽莽苍苍,上有雄峰耸立,下有万丈深谷。你去了解1928年的那场黄洋界保卫战。湘赣敌军调兵遣将,向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第二次“会剿”,这一夜,黄洋界上山风呼啸、凉意袭人,守山的红军部队不足一个营的兵力,利用一个晚上,筑起了五道防线,竹钉阵、篱笆阵、壕沟战、滚木礌石战,同仇敌忾,毫不畏惧地打败了四个团的敌军。你只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那段峥嵘岁月,体会那段烽火时光,才能真正了解革命斗争的不易和青年们肩负的责任。

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思

行走在乡村,用脚步去丈量土地的长度,感受土地的温度,只有当你身临其境的走过,站过那里,你才能更为深切直观的体会当地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我们常讲“学思践悟”,就是如此,原以为自己懂得很多,但真正的走出来一次,才发现真实的社会我们了解的太少,每天总说着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却一样只学了一些课本知识,而且还沾沾自喜。行走了之后,感悟了过后,才发现,还有很多重要的东西是我们无法在课堂中学到的,我们自以为的并不十分正确。这次的行走也更加让我们明白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只要能够坚持这条路,我也相信自己能够更进一步,而且实现自己的价值。

社会之大,很多问题需要关注,而且必须承认,有太多问题是我们力所不及的,太多时候我们可能只是被视为愤青而已。但作为大学生,我们真正要做的恐怕就是提出问题,引起关注。而只有真正的看过体会过,才会体悟到身上的那一份责任。这样真实的活动,正是我们需要的。

行走至井冈山时发现,毛泽东在此地曾做过几项社会调研,正如他年轻时一样。(我在井冈山博物馆参观时,留意到毛泽东在井冈山期间,曾在贺子珍的陪同下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活动)我想可能就是毛泽东的一系列调查才真正让他成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8年5至6月旬,毛泽东曾三次在贺子珍的陪同下来到永新西乡的塘边村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土地革命的试点工作,他们在这里共同生活和工作了40多天,形成了《永新调查》;1928年的《宁冈调查》,毛泽东在贺子珍的陪同下,在大陇、新城、睦村,坝上、长富桥、秋溪等地作社会调查,形成了《宁冈调查》;之后还有1930年的《寻乌调查》,为认清中国农村与城市经济状况开展土地革命,巩固革命根据地所进行的调查;1933年的《长冈乡调查》和《木溪乡调查》,为总结与推广基层工作经验所做的调查……这些都是毛泽东在深刻理解马恩理论的前提下运用马克思分析方法做的研究,更提出了“调查就象‘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象‘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等体会论断,正因为他对马恩思想的深刻解读,从这两位前人的论述中通晓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才更加从容的在历史中游走并吸取养分,才更能积极的在时代的号召下响应与肩挑重担。

实事求是的调查、询问、记录才是事实的来源,这同样是我们应该坚守领悟的共产党人的初心,“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从不越出证据说话,绝不夸张”!

4



尾部_new_ggpx2


 课程数 [ 0 ]   总人数[ 0 ]   访问学习次数[ 0 ]  
在线人数[ 0 ]   当日登陆人数[ 0 ]   当前批次参训人数[ 0 ]  
主办单位:共青团湖南省委、湖南省学生联合会
承办单位:湖南开放大学
技术支持:湖南嘉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话:15386415940  
湘ICP备12002485号-1湘公网安备4301030200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