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2 131
青马风采
首页 > 青马风采 > 2017-2018社会实践
“寻找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讲述红色故事” 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湖南信息学院 艺术学院17级环境设计四班 覃艳娇    点击数:937

有这样一段记忆,雕刻在心,无法磨灭;有这样一段征程,充满艰辛,风雨无阻;有这样一群人,矢志不渝,奉献不止。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推进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骨干在线学习,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激励人的作用,引导青年学生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做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者和实践者。2月23日,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我,踏上了寻找红色记忆的征途,传承红色基因,讲述红色故事。

(一)读不完的历史

1、安江农校  2月23日,存有满怀激情的心的我来到了安江农校纪念园,安江农校纪念园为杂交水稻发源地,坐落于湖南省洪江市安江镇溪边村,占地300多亩。2009年8月,安江农校被国务院特批填补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湖南省旅游局列入湖南省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安江农校保留了清朝末年至1989年间所建的各类教学及教研设施,建筑规模宏大,时代特色鲜明,各种古树名木随处可见。这里见证了袁隆平院士重要学术思想和精神的集中体现。安江农校为杂交水稻的研究推广及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蕴含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创造力,是一处珍贵的文化遗产。

7

杂交袁隆平题词

走进大门,一条长廊连接着在那一头——安江农业学校六个字清晰可见。长廊两道是青葱的树木,太阳打下,树荫清晰可见,人们行走于记忆长廊中,走向那头,寻找那一代所经历的点点滴滴。长廊右边,是大片的稻田谷地。不错,那就是杂交水稻试验地.

8

稻试验地

(二)道不尽的故事

1、袁隆平寻找红色记忆

“愿天下人都有饭吃”,这是袁隆平院士对天下人所承诺的。袁隆平是湖南一个镇上的农校教员。虽然工作条件差,可他一心扑在科研工作上。每天除了教学外,就是在试验田里培育高产品种。在试验中,他发现天然杂交水稻穗大粒饱,产量高,但是第二年再种,就退化了,失去了优势。他就想进行一种试验,培育能保持高产的杂交水稻的种子。为了这个理想,袁隆平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有时候在试验田里观察,连家也顾不上回。经过10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培育成功了。这种杂交水稻亩产达到1000多斤,在全国推广后,我国稻谷在几年中增产了1000多亿公斤,真是一个飞跃!袁隆平获得了国家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美国等国也引进了他的成果。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改变我国粮食生产的落后状态打了一个翻身仗。

袁隆平先生用生命中最关键的人生时段在安江农校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和生活,这里是他的第二个故乡。他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淡泊名利,如果他申请专利的话,或许他现在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可是他却把专利无私地贡献给国家,虽说现在他身处外地,但还是会抽时间来看看这个陪伴他走向成功的地方。因为这是梦开始的地方,这是梦飞跃的地方。

2、杂交水稻发明之历程

1961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创业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1960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植株,是“天然杂交稻”。他当时是一个安江民校的教师,但面对当时严重饥荒,他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从事水稻雄性不育试验。1966年2月28日,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国科学院主编的《科学通报》半月刊第17卷第4期上。引起高度重视,以科委九局名义致函湖南省科委与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的水稻雄性不育研究活动,指出这项研究的意义重大,如果成功,将使水稻大幅度增产。1974年,袁隆平育成了中国第一个强优势杂交组合“南优2号”。1976年,经过几年的制种经验所结,第一个可供推广的优势品种“南优2号”正式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宣告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为解决人类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国际同行把杂交水稻称为“东方魔稻”,把袁隆平院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安江农校也由此被称为杂交水稻发源地。            

(三)踏不尽的历程

红房子,这里还曾是抗日救国的前方堡垒 ,是赢得中华民族八年抗战最后胜利的之决战——“雪峰山会战”的指挥和救护机构驻地。1938年国民政府搬迁重庆后,将位于雪峰山西麓的安江作为保卫陪都的战略要地来建设,大批国军前来驻扎,一些机构曾设于园内。1939年12月,国军于此设立抗战士兵驻扎营,今园内保存的“红房子”即是当年所建,为美式鱼鳞板建筑;1940年3月,在此设立抗战救护所,后为“雪峰山会战”抗战后方医院;1941年,中美联合作战司令部由今洪江区所处位置搬迁到此,1945年4月,国民党陆军第四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与美军指挥官在此共同指挥了其部分战役。会战期间,临近安江周围300多公里各战场的重病伤员近万人被转到设在此地的后方医院所救。这里曾见证了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取得最后胜利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流传下来的捐躯救国精神激励了一代代学子。

(四)总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短暂的几天实践调查,让我感触良多,收获颇丰。站在安江农校纪念园的石碑下,我仿佛看见了袁隆平院士在实验楼做着关于杂交水稻的实验,我还看见袁隆平院士为培育杂交水稻废寝忘食,大爱无私只为早些能够找出解决人们吃饭问题的方法。

这次的红色之旅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那一代人的生活的艰辛和在追梦路上不懈奋斗。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学习前辈们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坚定理想信念的品格。铭记历史,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私奉献,勇往前行。发扬长征精神,好好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听党的话、跟党走,积极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人,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尾部_new_ggpx2


 课程数 [ 0 ]   总人数[ 0 ]   访问学习次数[ 0 ]  
在线人数[ 0 ]   当日登陆人数[ 0 ]   当前批次参训人数[ 0 ]  
主办单位:共青团湖南省委、湖南省学生联合会
承办单位:湖南开放大学
技术支持:湖南嘉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话:15386415940  
湘ICP备12002485号-1湘公网安备4301030200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