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之一——匠心:
在太平街的一个小小门店处,有着一位传奇人物,长沙制秤的坚守者——文老先生。文老可以算是是十分朴实的一位“老长沙”了,街坊邻里都认识他,制秤40年,精度都不比电子秤差。“一分一毫,一克一两,都是马虎不得的。”“精雕细刻,方能成百年品质。”在这样一家小店铺里挤满了以前各种手提秤,蕴含着厚重的气息。一位邻居告诉我他们家现在还用文爷爷以前做的秤,用来提秤的绳子磨损的很严重了,就用塑料带绑上后继续用。文老告诉我,以前这里就只是居民区,大家街坊邻里都坐在门前,或者抽把椅子坐到空旷的地方,相互寒暄一下,小朋友还会聚在一起嬉戏,有几个小贩会挑着扁担站在街口卖水果,用的就是他的秤,据说有一次不小心卖了一个没校准好的,文爷爷特意去追了回来,得过且过,这是最忌讳的,而这些体现在文老身上的,就是匠心精神,就是信仰,将制秤作为事业而不是职业的信仰。如今科技飞速发展,手提秤也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这份精神,定将永不磨灭。
基因之二——淡然:
在文老店铺对面的巷子中,有一个秘密通道,通向一家香火店。虽然夹杂在外部的商业区以及内部的居民区中,却不显得格格不入。店主王姨,经营这家店也有20多年了,同样是见证了太平街变化的人。王阿姨的店中散发着迷人的香气,熟悉的邻居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情,便会到这里来舒缓情绪,尽管是香火店,缺完全感受不到封建的气息,反而透出一种淡然的风气。“鹿栖于林、与世无争”这是她最好的写照,不争不抢,乐善好施,这即是禅意,居民们也因此而喜欢和他聊天。“感觉就是一杯茶的工夫,一个下午就过去了,却又过得格外的轻松,坦然”这是邻里们的评价。反观我们,活得太累太紧张了,被生活所束缚,同时还老是为着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争论不休,斗到两败俱伤还不肯让步,这样的一种淡然品质正是我们所缺乏的
基因之三——爱国:
要说太平街的代表物,必定就是贾谊故居了。长沙王太傅——贾谊,一位忠君爱国的楷模,不仅在文学上与屈原并称,在这种精神上,两者也异曲同工。初入贾谊故居,第一个反应就是幽静,如同与世隔绝般的安静,右是古碑亭,左为锁龙井,据说这个与北京的锁龙井颇有关系,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故居中填充着历史的气息,讲述着贾谊的生平。最让我欣赏的,是这样一句话:“国之安危在于政;民之治乱在于吏。”
(国之安危在于政;民之治乱在于吏)
这句话不论是对青年还是对官员都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青年要时刻关注政事,关注国家安危,同时要监督官吏,愿意并且能够参与政治生活,作为新时代的主人,尽可能去确保群众的利益得到保证。而官员也要廉政守法,将精力用到为民服务上,而不是一己私利。这就是我们所应传承的爱国精神,就如同现在的反腐倡廉活动,我们不仅仅是想让官员们收好自己的清廉,更重要的是想让群众们都参与到这样的管理中,切身的维护好自己的利益,这样每个人才能成为执法官,才能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不该只停留在羡慕、敬仰那些优秀的人物,也应该拼尽全力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物,供人羡慕、供人敬仰,这才是少年强则国强的最好实践,这才是爱国精神的最佳体现。
基因之四——重振:
其实老长沙们内心都有一道伤疤——文夕大火。这场火几乎毁掉了整个长沙,其中就包括太平街。当时文夕大火几乎带走了整个长沙的80%以上的文物以及建筑,太平街也是只剩下残垣断壁。然而,如今的太平街却依然重振雄风,风韵不减,将古文化以及现代商业极致融合,焕发新生,这难道不是一个奇迹吗?纵观党的发展历史,期间有过决策失误,有过危急存亡,有过重大失误,但它仍能重整旗鼓,反省错误,卷土重来,最终带领着人们实现解放,走向富强,迎来新时代。这样一种重振精神,难道不可以被我们吸收而成为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吗?或许太平街已经没了它过去的淳朴,但是他迎来的却是未来的繁荣,我们也如此,失去的就不要再停滞,只有向前,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
再次徘徊在太平街中,我内心泛起浓浓的自豪感,曾经我很讨厌这条因为商业而破坏了古街氛围的这样一条街,但是在此次调查中,我发现,商业破坏的,所能破坏的只能是它的表面,而它的内部,它所保留的的红色基因,却仍熠熠生辉。或许不仅是这一条街,整个长沙,甚至整个中国,它们所留住的红色基因都在不断的绽放,传播着信仰。太平街并没有毁灭,相反它迎来了重生,在大火中的浴火重生,而我,也应该追随它的脚步,涅槃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