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同学们纷纷回到家乡。感受家乡春节热闹氛围的同时,也对家乡进行了社会调查。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竟有许许多多的故事与细节被我们忽略,此次体悟,感触颇深。
寒假天气晴朗,走在橘子洲大桥上,对面高楼林立,江面一片平静,一艘艘小舟在江中飘荡,开往橘子洲公园的车往来不绝,众多游客们也像我一样矗立于大桥上观看这番江景。而只是半年前,这清澈的河水一片混浊,湘江沿线地势较低处,被泥水浸泡,在长沙其他地方也出现了不同情况的洪灾,这就是刚过去不久的2017年湖南洪灾造成的景象。
2017年6月,在几场持续的大雨之后,湘江水位开始持续上涨。2017年6月30日14时,湘江、资水、沅水三条干流及洞庭湖区共24水位站超警戒水位。2017年7月2日20时20分,湘江长沙站水位达到了39.49米,比1998年出现的历史最高水位还高出了0.31米。湘江两岸的房屋都陷入了危机之中,较低地势也开始出现积水,地下反水。在2017年7月1日13时,湖南省防指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二级,做出了紧急响应,增派大批人力,不分昼夜对守住江堤。各企业工作人员、路过市民纷纷加入了抗洪救灾之中,长沙人民都纷纷投入到抗洪抢险的行列之中。各电视台对此事也进行了跟踪报道。这时也充分发挥了我们长沙人“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态度,在前线上有着许许多多的热心市民,他们或许之前素未谋面,但在灾难面前,大家都是如此的团结一心,一袋一袋的沙石,已过一个人一个人的传递,一袋一袋码在了湘江边,加固了防洪堤。此时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包围我们的大长沙。在灾后大家也任然十分团结,志愿去橘子洲铲除污泥等等。于灾难面前我们人类是如此渺小,但也是在这种特殊时期,让我们更团结,让我们看到了长沙人,湖南人的精神,流淌在血液里的红色基因!
说起湖南,脑海中浮现的历史名人很多很多,却怎么也绕不开雷锋的名字。来自雷锋家乡的王同学在她的寒假便去寻觅了雷锋的足迹。望城雷锋,是抹不去的红色印记。从高中到大学,我都在外地上学,每每归家,都会经过一座巨大的雷锋双面雕像,作为雷锋的家乡人,我感到非常自豪,每每提起他的名字,我都不禁挺胸昂首,肃然起敬。在望城,几乎每个公交车站的展示栏上面都会有雷锋的照片和故事,雷锋,已经深刻地成为了望城的一个红色烙印。不久前,我参观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党性教育基地――湖南雷锋纪念馆。纪念馆里陈列了雷锋的生平事迹,一篇篇日记,一件件文物,都仿佛将我们传送到雷锋生活过的场景,他短暂的一生,平凡却又伟大,生动地诠释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已经离开了我们半个多世纪了,但他身上的“四种精神”――奉献精神,“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却永不褪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学习弘扬雷锋精神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让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世世代代弘扬下去”。
写到这里,我的脑海里浮现出雷锋日记上的这样一段话:
“有些人说是我傻子,是不对的。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的,革命需要这样的傻子,建设也需要这样的傻子。”
如今的时代已经和雷锋生活的时代有了很大不同,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甚嚣尘上,我们应该像雷锋一样,不以做“傻子”为耻,刻苦学习,艰苦奋斗,为建设社会主义美好中国燃烧自己的青春。
来自广东的朱同学说道:我的家乡韶关历来是岭南与内地的交通要道,还是北伐战争期间孙中山的大本营,中山先生曾两次在韶关誓师北伐。因此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韶关市特意新建了一座“北伐战争纪念馆”。在初中的时候我曾经去过一次,但许久不去早已没什么印象了。今年寒假出外游玩时正好经过纪念馆,我便故地重游参观北伐战争纪念馆。纪念馆门口立着一座高大的花岗岩牌坊,上书“北伐战争纪念馆”。牌坊后面是一片广场,广场中央立有一尊孙中山先生头戴太阳帽,身穿中山装,手持望远镜的半身铜像。走进纪念馆大厅,迎面是一幅“孙中山誓师北伐在韶关”的大型浮雕,让人感受到了气壮山河的浩大声势。继续往前,展厅的立屏上挂有一幅红色为底左上角有青天白日徽记的民国国旗,展厅中陈列的大量北伐战争的图片、照片和文字资料从不同角度真实展现了北伐战争的历史场景。纪念馆中还陈列的孙中山先生的马鞍、手套、印有孙中山先生头像的硬币、中山舰的模型等,仿佛在述说着北伐战争的精彩故事和孙中山先生革命的风采。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国民革命,耗费毕生精力寻找救国救民道路。通过本次参观,我深刻地意识到中山先生两次北伐的曲折与艰辛,了解到了中山先生的革命生平和伟大业绩,了解了北伐战争在中国革命中的深远意义。缅怀先烈,我倍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肩负着振兴中华的重任,更应该继承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以更加振奋的精神去充实自己,奉献国家。
烽火连天的时代已然远去,但我们不能忘了曾经受到的屈辱与革命烈士的风险。调研家乡的红色故事是红色教育极好的形式。
青年作为红色教育的主体对象,应当了解家乡红色基因,因事而化,着眼身边人和事,讲好“红色故事”,发挥榜样的思想引领作用。培养家国情怀。我们将尽我们所能,为家乡传递优秀基因,发扬家乡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