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2 131
青马风采
首页 > 青马风采 > 2017-2018社会实践
寻找家乡红色记忆
湖南科技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大一170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陈玉龙    点击数:756

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发展社会的进步及家乡人民一代代的努力建设下,新田这个山间贫困小县城已不再是以前那样落后到连乡村道路都是泥土路的年代。依旧记得在10多年前的那个时候,小时候的我生活在农村,连上个小学都要早上5点多就要起床了,然后快速吃完早饭后踏着夜色在爷爷的陪送下走土路过好几个村到镇上中心校去上学。也许现在有人会问:“那你岂不是吃个午饭都要走很远的田间小道才能回家吃个午饭,何况你那时才是个没多大的小孩。”答案是否定的。在十多年前的那个时候,新田地区是十分落后的,落后地区所属下辖乡镇自然是十分落后的,只有县里的条件才能比其它所属乡镇村的条件好很多。所以在那个时候,我们村里和我同辈的人几乎全是留守儿童。父母为了家庭为了生活都到外地去打工了,而我们就会留在农村让爷爷奶奶养着。那个时候,我们在学校吃的饭是从学校大锅食堂中用自带的锅和生米蒸出来的集体饭,菜也是我们从家里自带的。更令我至今印象深刻的是有时候我们会吃不上饭。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当然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那种带着快乐和心酸的感受——要么学校食堂把家里自带的生米没蒸熟,要么就是前一晚家里炒的菜装八宝瓶里有时馊了。但很多时候我们还是吃了下去,因为那时家里的条件是一点都不乐观的。但是在寒假期间,当我再次回到原来读小学的中心校,眼前的一切都令我震惊。学校已成崭新的一面,教室也配上了多媒体电脑设备,教室宿舍从曾经的荒土中拔地而起,学生们的饮食条件也相当不错……原来经济萧瑟的乡镇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商家开店卖东西,原来拖拉机随处可见的道路也消失匿迹,圩上道路在即将到来的新年期间拥挤着太多小汽车,学校中也停放着许多的小汽车,圩上过往的小汽车和人流量早已不知道是我们小学那个时候的多少倍了。不仅如此,浮现在我眼前的是曾经乡村的狭窄土路早已不再是儿时的泥土路,几乎所有的村早已修上了水泥路,村子间的道路连接也已经打通了。每个村子许许多多的新房建起,有很多农村家庭买了小汽车,有的人家还在新建房子,村名们的生活过得很和谐很融洽。

这样一个时代性的变迁真是令人感到震撼的,也充分说明了我国这十多年来实现历史性经济的发展和国力上的强盛是巨大的。当然,新田能建设成今天那般繁华,新田人民能像今天一样过上物质生活丰富的日子离不开广大新田儿女对新田先辈们勤劳务实、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等精神的传承。

8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新田这片土地历史性意义的精神文化是丰富的。在寒假期间,问了一些长辈们,听他们说了一些新田当地历史性的知名人物及简略的故事,自己也向别人打听去了县里人民英雄纪念碑处地实地参观了一番。

我从长辈口中得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曾这样赞誉“北有安乡,南有新田”。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昔日欣然对新田人民敢于战天斗地精神的称赞。那时的新田人民把一个自然资源极度贫乏的县,用中共革命精神般斗志凭借一副副铁肩和一双双勤劳的手艰苦奋斗,改变了贫困落后的英雄壮举。不仅如此,像北伐名将蒋先云,抗日英烈郑作民等新田子民谱写出了一部英雄光辉史诗。也正如新田烈士纪念碑上写道“新田富有光荣传统,诚为革命老根据地。辛亥以降,革命风起云涌,星火燎原。非惟先辈任弼时、萧克、王震、李达等,于新田留下光辉足迹,亦有新田籍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投身革命,尽忠报国,取义成仁。北伐名将蒋先云,星陨河南临颍;新田党建先驱黄亨朋、曾令钧、曾令铨,头抛长沙识字龄;抗日英烈郑作民,血沃广西昆仑关。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田儿女求自由保和平,慷慨赴义,悲壮捐躯,何以胜数。英雄豪气,炳天壤而光史册,堪为千秋楷模,永垂不朽。”上述体现出新田先辈们勇于拼搏,矢志不渝,自强不息等精神及深深的爱国情怀。

其中,从长辈们口中,我得到了革命时期新田的两个历史知名人物。一个是威名赫赫,战功赫赫的北伐名将蒋先云,另一个是抗日英烈郑作民。他们只是简略地说了一下两位先辈们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的高才生,其中‘蒋先云’是黄埔三杰之首,然后说了他们各自所属新田本地的乡镇名称。经过自己查阅资料的证实,确实是长辈们口中说的那样真实。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北伐名将蒋先云,据自己查阅他的相关资料显示,他是红透了黄埔的一期高才生,以其卓越的才能,成了国共两党合作与交往的桥梁。在承上启下,出谋定计,沟通信息和促进团结合作上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五四’期间,他任湘南学生联合会第一届总干事,随后又成长为‘湘南学生运动’领袖,后1924年经毛泽东介绍,在12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有志青年中,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黄埔一期,与陈赓、贺衷寒共称‘黄埔三杰’。蒋先云在黄埔军校期间,深得时任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党代表廖仲恺、中共广东军委负责人兼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赏识,是蒋介石最得意之学生,被誉为‘黄埔奇才’。不仅如此,他还在中国现代史革命相关重要事件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天妒英才,不幸的是年仅25岁的他在一次北伐战争中壮烈牺牲。周恩来、徐向前、恽代英、郭沫若、张发奎、高语罕、罗章龙均在不同时期发表悼词与纪念文章追忆蒋先云;中共中央刊物《向导》198期发表《悼蒋先云同志》一文;周恩来则在同年6月8日亲自主持蒋先云追悼大会,国名革命政府追赠其为中将军衔。虽然天妒英才,他英年早逝,但是他深沉的爱国情怀和为祖国舍身忘死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深深地印在了许许多多新田后辈人的心里。同为新田人,我深深为其自豪。

9

另一位从长辈口中说出的人物则是抗日英烈郑作民。郑作民也是当时的一名有志青年,并后来投笔从戎,告别父老乡亲,走出乡关,随蒋先云一道来到了当时中国革命中心广州。由于曾经有过到南岳衡山去旅游的一次经历,偶然在一个名叫忠烈祠的景区中看见了一名湖南新田籍人士的碑立在那里,因此我对这个名字很有印象。因此我后来疑惑为什么他的碑要立在那里,而不是落叶归根葬于故土。后来在跟长辈们谈及这个话题及自己查阅了相关资料才明白是这么一回事--先烈郑作民率部与强于自己的日军数倍之敌连日血战不幸阵亡后,其部下乘黑暗摸回阵地,找到了他的遗体,然后由他的部下扶柩回了湖南新田县,葬于其家乡高山乡高山村。后来,南京国民政府为追忆他的抗日功绩,将他的遗体另行装棺,迁至了南岳衡山,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并树碑于南岳‘忠烈祠’的右边上,而他在自己家乡的墓则是后人为纪念他为他造的衣冠冢。直至今日,虽然他已逝世近80年,但他身上体现出的民族精神依然激励着许许多多的新田后辈们去奋勇开创新田的经济,他的崇高精神将在后人心中转化成加速新田发展的强大动力。正所谓“正气留千古,丹心照万年。”

今天,在广大新田人民艰苦奋斗的建设下,新田这个原来的贫瘠小地区不再是原来那般落寞,也不再像原来那般贫穷,在新田人民勤劳朴实不懈努力建设下,这里的人正不断向着伟大中国梦方向前进,这里的人们将生活得越来越幸福美好。正如新田烈士纪念碑中有这么一段“新田雄踞潇湘之南,物华天宝,地灵人杰,新田人民厚德重义,勤劳朴实,赢得了一代伟人毛泽东‘南有新田’之赞誉。”这句话充分体现出一代代新田人民对民族优秀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然而作为当代家乡走出去的一名大学生,在这次实践中,我深深体验到对家乡这个曾经的革命老区县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性。一个时代要有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同时但更不能忘本,我们要积极将红色精神学习的重要性联系在个人的发展乃至民族大业发展之中,这样才会焕发出强大的前进发展动力,个人乃至集体才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湖南科技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信1702

陈玉龙


尾部_new_ggpx2


 课程数 [ 0 ]   总人数[ 0 ]   访问学习次数[ 0 ]  
在线人数[ 0 ]   当日登陆人数[ 0 ]   当前批次参训人数[ 0 ]  
主办单位:共青团湖南省委、湖南省学生联合会
承办单位:湖南开放大学
技术支持:湖南嘉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话:15386415940  
湘ICP备12002485号-1湘公网安备4301030200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