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 2 131
青马风采
首页 > 青马风采 > 2017-2018社会实践
抗震救灾
湖南科技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 大一1703 音乐学 韩梦琪 李欣怡    点击数:1266

“爸爸,请你谈一谈抗洪抢险精神吧!”“我也是当过兵的人,就拿四川汶川地震来说吧,我们当时吃住都是在帐篷里,国家有难的时候解放军就应该站在第一线为人民服务。”这是李欣怡和爸爸的对话。李欣怡的爸爸之前是一名解放军战士。

当我们问道“你当兵时的记忆”,他是这么说的“应该是第一次的野营拉练,应该是80公里早晨开始走,负重行军背包,子弹都背上,走到一半的时候两只脚都磨出水泡了,现在想想有点不容易吧。”就这么简单的几句可以让我们知道当兵的辛苦,大家都知道子弹和背包的重量是多少吧,大概有30公斤在加上是去爬山,这得多累。他还说“能为祖国做点事业是值得的。”这顿时让我们知道当兵的伟大和辛苦,这就是大概的爱党爱国的表现吧这是多么大精神啊。

我宣誓:“我决心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忠诚于党,热爱人民······”,一阵阵铿锵有力的誓言,盖过呼啸的寒风,耸入云南将军山的云霄。武警昭通支队彝良中队全体官兵来到全国爱国主义和国防主义教育基地、将军的诞生地——彝良罗炳辉纪念馆,寻根溯源,浇筑信仰“高地”。这是刚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兵的回忆也是值得纪念的.也是我们值得骄傲的是,这毕竟是20年前的入兵。

除了重温忠诚卫士誓词,中队官兵们还庄严地参观了罗炳辉将军纪念馆。一件件珍贵的影像资料和历史文物,展现了当时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诉说着“矢志从戎争自由,赴汤蹈火见奇功,千里江淮扫敌顽,血洒疆场炳青史”的革命精神,同时也感染着将军故里驻地的每一位人民子弟兵。“戎马三十辉史册,功臣无愧滇之雄”

党的十九大以来,思想理论界围绕贯彻“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深入阐发十九大精神,做了大量工作,形成持续热潮。在学习过程中,人们也提出了一些理解和认识上的问题,希望得到解答和梳理,以便提纲挈领、掌握精髓要义。这也是中国会越来越好那是因为习近平走进人名当中去.也给贫穷的人们带来了希望也带来了安慰。

聊了这么多。最让我有感触的还是抗震救灾。因为这句话说的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也正是这句话让我们也懂的国家对人民的看重。

  比如一些事例;在5月12日3时10分左右,绵竹市消防大队陈军带领消防中队第一时间赶往武都小学实施救援。 武都小学的教学楼坍塌了大半部分,下面至少埋压了100多个师生。虽然没有特勤工具,但战士们很快徒手展开救援。19岁的荆利杰第一个奔向了废墟,开始了长达3天时间的救援。余震不断发生,钢筋和楼板摇摇欲坠,残存的墙体时不时往下掉,荆利杰全然不顾。手掌磨破了,手指头出血了,脚底被钢筋刺破了,荆利杰却一刻也没有停下来。13日,上天落泪了。雨中,荆利杰和战友们仍然没有停歇。
 13日上午10时许,就在抢救到最关键的时候,突然教学楼的废墟在余震和吊车的操作中发生了巨大的晃动,楼板在摇,墙体在垮……二次坍塌!危险!快撤!消防指挥部下达了命令。 荆利杰从废墟中钻了出来。就在此时,他听到废墟中有个男孩在呼救!他转身就要奔向废墟,余震再次袭来,并引发了更大面积的坍塌。战友们和群众把荆利杰死死拉住,拖到了安全地带。荆利杰跪在了地上。就在跪下去的那一瞬间,他哭着大喊:“我知道很危险,我知道进去了就可能回不来,但是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吧!我还能再救一个!” 现场所有人都哭了……

5月12日地震发生时,四川省青川县木鱼中学初一13岁的女生何翠青本已走出宿舍,当她意识到发生了地震,不是迅速逃生,而是跑进宿舍,将十多名还在午休的同学从床铺上摇醒逃生,自己却失去最佳逃生时间,被压在废墟下。50个小时后,她凭着巨大的求生欲望和惊人毅力,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获救。 何翠青是木鱼中学最后一个被救学生,由于重物长时间挤压肌肉组织坏死而永远失去了右腿。记者问这位坚强的女孩“你后悔吗?”她摇着头哽咽地说:“不后悔,后悔的是我没有能救出更多的同学”。

地震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我们是顽强的我们是团结的我们更是坚强的我们面对一次一次的劫难没有跌倒没有退后没有屈倒而是与全国人民一起抗战到底人民子弟兵们也不畏艰难险阻再大的困难也能客服看到他们把一个个灾民救了出来每次我都要落下眼泪,面对那些已经逝去的生命我的心也在流血! 我希望灾区的朋友们一定要挺住 你们的坚强就是我们的信心 我相信今后祖国政府肯定能购把昔日的家园重建起来! 我们全国人民与你们灾区的朋友们永远和你们心连心 在一起 万众一心 你们是不孤单 因为你们的身后还有我们13亿家人的支柱 你们一定要加油加油~!!!!! 万难总会过去 明日的阳光还在前方 我们本是同根生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再次向这次遇难的

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实践,砥砺了五千年不屈不挠的炎黄子孙的铮铮铁骨,熔铸了中华民族惊天动地的抗震救灾精神,锻造了伟大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不朽丰碑!

抗震救灾精神的丰富内涵――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科学理性、开放透明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伟大标识

从这次的聊天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军人对抗震救灾的付出和自己的生命,也说出国家对人名的爱戴,也可以看出军人是不可缺少的,也是重要的,也是帅气,勇敢的军人。


写作人:韩梦琪,李欣怡


尾部_new_ggpx2


 课程数 [ 0 ]   总人数[ 0 ]   访问学习次数[ 0 ]  
在线人数[ 0 ]   当日登陆人数[ 0 ]   当前批次参训人数[ 0 ]  
主办单位:共青团湖南省委、湖南省学生联合会
承办单位:湖南开放大学
技术支持:湖南嘉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话:15386415940  
湘ICP备12002485号-1湘公网安备43010302000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