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团省委宣传部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1-19 点击数:446126
第一期:跟着红歌的去旅行

(浏阳河)
(男配)
当一首《浏阳河》传唱大江南北,位于湖南的浏阳河也一曲成名,成为几代人的印记。
红歌的魅力经久不衰,翻唱的人数不胜数。最被年轻人熟知的莫过于这首《浏阳河2008》。RNB曲风结合湖南民歌曲调,周笔畅独立玄妙的声音挑起大梁,李谷一演绎的民歌部分深情款款和周笔畅的声音相得益彰。作品中所涌现出来的成熟、唯美极为难得,既保持了传统情怀,又具备了新锐、个性、前卫的流行曲风,在不同时代的人们心中激起共鸣。
其实说起浏阳河边的故事,也像它本身一样曲折犹如九道湾。
从长沙出发,向东上长浏高速,历经2个多小时的车程,便能到达此行的目的地——浏阳张坊镇。可别小看这个坐落在浏阳河畔的“深闺”的小镇,这里可是伟人毛泽东戎马一生中,唯一一次落入敌手的地方。

(女配深情庄重,具有讲述感)+加翻书或者影碟的音效
故事追溯到1927年秋,毛泽东按照党中央的决定在湘赣边发动秋收起义。那时国民党的白色恐怖达到顶点,好几百共产党嫌疑分子都被枪杀。毛泽东一行途经浏阳张家坊,也就是现在的张坊镇时,原本是选择偏僻小路前行,却不慎走到了张家坊境内的大路上,导致被与国民党勾结的团防局的清乡队直接抓住。
毛泽东深知凶多吉少,一旦牺牲,起义计划将无法按时施行,毛泽东心想一定得想办法逃走。于是他趁着团丁吸烟借火的工夫,用两块银圆去贿赂押送的人,并瞄准机会朝山林里逃跑。
在一个水塘边的密草丛里,毛泽东躲到黄昏,有一两次他几乎碰到正在搜查的士兵,差点失去了希望。还好最后,天黑了,士兵放弃了搜寻,毛泽东才侥幸脱离了险境。
《党史文汇》曾发表文章《盘点毛泽东生命里不寻常的“9月9日”》就记录了这一段往事,三十年代,毛泽东在延安与美国友人回忆自己的革命经历时,也谈及过这一段记忆。也正是因为这次的虎口脱险,有人曾建议将“建军节”改为秋收起义的9月9日。

(男配,轻松活泼)
如今沿着浏阳河时光的轨迹,红色的血脉还在延续。毛泽东在张家坊遇险处、秋收起义部队第三团驻地旧址(陈家祠堂),电影《永不消失的电波》主人公李侠的人物原型、上海地下党联络员李白的故居,均坐落于如今浏阳的张坊镇江口村。而作为湘鄂赣苏区中心区域,新中国十大将军县之一,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胡耀邦、王震、宋任穷等一代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在浏阳这片土地上,留下过红色足迹。
如今的浏阳,30余个经典红色旅游景点也以全新的面貌迎接着八方来客。风格统一的红色导览图覆盖了浏阳所有的红色景区,其中不仅囊括了浏阳的红色旅游概况、主要红色景点分布,还充分展示了各景区的特色。更为关键的是,游客到了其中任意一个红色景点,均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浏阳电子旅游地图,一键导航至其他景点。
这趟旅行,除了可以感受爱国主义与革命精神的教育,你还可以感受到大围山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而大围山客家蒸菜全宴、大围山水果节、避暑节、西溪滑草等一系列活动,则为这趟红色之旅增添了新时代的活力和满满的参与感。
在张坊镇的度假村你也可以租一个烧烤炉,“就地取材”自己打捞鱼虾,坐观群山环绕,田舍俨然,潺潺的山泉穿村而过,水车缓慢地转动,黄狗在树下打盹。在一河诗画中品尝美食,也给身边的亲人、朋友、孩子讲述一下毛泽东曾在这里如何化险为夷······

(张坊镇风光)

(滑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