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 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和“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4月23日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并就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加快航天强国建设向广大航天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
习近平在回信中说,作为“东方红一号”任务的参与者,你们青春年华投身祖国航天事业,耄耋之年仍心系祖国航天未来,让我深受感动。
习近平指出,50年前,“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我在陕北梁家河听到这一消息十分激动。当年,你们发愤图强、埋头苦干,创造了令全国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
习近平强调,不管条件如何变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不能丢。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1970年4月24日,经过广大参研参试人员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作为“两弹一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为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经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近日,孙家栋、王希季、戚发轫、胡世祥、潘厚任、胡其正、彭成荣、张福田、陈寿椿、韩厚健、方心虎等11位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表达了对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坚定信心。
1957年10月4日,苏联率先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卫星,震撼了全世界。
1958年5月17日,毛主席提出任务:
但1958年的中国,连将卫星送入轨道的工具——火箭都没有,不得不搁浅卫星研制计划。
随着我国弹道导弹“东风”一号和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卫星的发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
赵九章先生写给周恩来总理的信,作者本人拍摄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与东方红一号”专题展
因此,1964年12月,赵九章在三届人大会议期间致信周恩来总理,提出可以把人造卫星列入国家计划中。1965年1月,钱学森也向聂荣臻元帅提交了一份重新上马人造卫星计划的建议书。同年8月2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专委会议批准该建议,我国的人造卫星计划重启。此计划以提出时间定名为“651计划”,也由此正式拉开了研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序幕。
随着一声巨响“东方红”一号卫星顺利发射,星上播放的《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传遍全球。
东方红一号
开天辟地启新元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两弹一星”国家重大高科技工程圆满完成。这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开启了中国航天的新纪元。
1984年4月8日,我国首颗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掌握研制和发射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二号”卫星实现了一系列技术从无到有的跨越,开创了我国卫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新篇章。
东方红三号
实用卫星新平台
“东方红三号”首创卫星公用平台的设计思想,大大拓宽了“东方红”系列卫星平台的应用领域。1997年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带动了广播电视通信产业的大发展。
东方红四号
走向国际新生代
“东方红四号”大型通信卫星公用平台是“十五”期间我国重点开展的民用卫星工程。该平台性能与国际上同类卫星先进平台水平相当。它实现了我国整星出口零的突破,通信卫星也成为我国航天器进军国际市场的拳头产品。
东方红五号
创新引领新发展
“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是我国自主开发的新一代大型桁架式卫星平台,具有高承载、大功率、高散热、长寿命、可扩展等特点。“东方红五号”平台在设计指标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带动了我国大型卫星公用平台升级换代和能力跨越式提升。